傳(chuan) 真:0635-2945333
全國統一服務熱線: 400-823-3356
電話:0635-5086881 0635-2936881
地址:山東(dong) 省聊城市高新區黃河路88號1號廠房
網站分享 :
關(guan) 於(yu) Nobot
聯係我們(men)
新聞中心
客戶服務
米兰app直播苹果下载
企業(ye) 公眾(zhong) 二維碼
手機網站二維碼
解決(jue) 方案
企業(ye) 文化
頁麵版權 © 2017 米兰app直播免费下载 技術支持:
追趕“四大家族” 中國機器人產業砥礪前行
從(cong) 搬運、碼垛、焊接等生產(chan) 活動,到讀報、陪護等生活活動,再到排雷、戰鬥等軍(jun) 事活動,“機器人時代”正在來臨(lin) 。
機器人是集機械、電子、控製、計算機、傳(chuan) 感器、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(yu) 一體(ti) 的現代製造業(ye) 重要自動化裝備。按照應用領域分為(wei) 工業(ye) 機器人、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。國際機器人聯合會(hui) (IFR)數據顯示,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232億(yi) 美元,其中工業(ye) 機器人市場規模最大,為(wei) 147億(yi) 美元,特種機器人以56億(yi) 美元次之,服務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(wei) 29億(yi) 美元。自2009年,全球工業(ye) 機器人年銷量逐年增加。受國內(nei) 人工成本持續上漲,“機器人換人”的需求推動,中國工業(ye) 機器人市場在2013年開始快速發展。同年,中國超過日本,成為(wei) 年購買(mai) 機器人數量最多的國家,並一直蟬聯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至今。2015年也被業(ye) 界視作“中國機器人元年”。2015年5月,《中國製造2025》規劃落地,明確將工業(ye) 機器人列入大力推動突破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之一,促進機器人標準化、模塊化發展,擴大市場應用。
“2015年,這個(ge) 行業(ye) 井噴式發展”,朱森第說,“中國國產(chan) 機器人在國內(nei) 市場的市占率,從(cong) 2013年的26%提升到了2016年的33%,三分天下有了國產(chan) 機器人的一份。2016年,四大家族的占有率超過60%。在他看來,2015-2025年將是中國機器人產(chan) 業(ye) 的躍升期,但在2035年之前,中國機器人產(chan) 業(ye) 仍處於(yu) 追趕期。
1
“卡脖子”問題
“在工業(ye) 機器人機器人領域,核心零部件嚴(yan) 重依賴進口,卡住了國產(chan) 機器人發展的‘脖子’。”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員會(hui) 委員、中國工程院製造業(ye) 研究室主任屈賢明說。工業(ye) 機器人由機械本體(ti) 、控製係統、驅動與(yu) 傳(chuan) 動係統和傳(chuan) 感器組件等基本部分組成,行業(ye) 上遊生產(chan) 減速器、伺服係統、控製器三種核心零部件,中遊企業(ye) 為(wei) 機器人本體(ti) 製造商,下遊則是係統集成商。由於(yu) 工業(ye) 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機器人成本的70%以上,長期在核心零部件發展滯後,對中國工業(ye) 機器人產(chan) 業(ye) 的發展形成掣肘。以用來精確控製機器人動作,傳(chuan) 輸更大力矩的精密減速器為(wei) 例,目前全球超過70%的精密減速器市場,被日本哈默納科和納博特斯克兩(liang) 家企業(ye) 占有,中國也主要依賴進口。不過,智造產(chan) 業(ye) 智庫夥(huo) 伴產(chan) 業(ye) 研究院數據顯示,從(cong) 2016年開始,隨著國產(chan) 精密減速器產(chan) 量的上升,中國對精密減速器的進口量開始下降。與(yu) 此同時,在國產(chan) RV減速器(用於(yu) 20公斤以上機器人關(guan) 節)領域,南通振康機械有限公司(下稱南通振康)在2017年也售出2.8萬(wan) 台;秦川機床工具集團去年也實現近萬(wan) 台銷售。兩(liang) 家企業(ye) 的數字化車間也均在建設中,將分別增加6萬(wan) 台產(chan) 能。
中泰證券研究所在其針對工業(ye) 機器人國產(chan) 化進程的一份研報中分析認為(wei) ,國內(nei) 企業(ye) 在部分伺服電機、控製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麵實現了自主研發和市場推廣。目前機器人減速機市場高度壟斷,普及期國產(chan) 減速機無法實現全麵進口替代。屈賢明認為(wei) ,國產(chan) 減速器全麵進口替代的難點有三個(ge) 。首先是中國從(cong) 事核心零部件研發和生產(chan) 的“專(zhuan) 業(ye) 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”企業(ye) 群沒能成長起來;其次是用戶對國外零部件比較寬容,對國產(chan) 則要求苛刻;此外,行業(ye) 重主機輕零部件的觀點也還沒得到徹底扭轉。用於(yu) 發布和傳(chuan) 遞動作指令的控製器,被視作機器人的“大腦”,這也是國內(nei) 外差距最小的核心零部件。中泰證券研報稱,控製器包括硬件和軟件兩(liang) 部分。硬件就是工業(ye) 控製板卡目前國產(chan) 品牌已經掌握;軟件部分主要是控製算法、二次開發等,國產(chan) 品牌在穩定性、響應速度、易用性等還有差距。與(yu) 控製器相比,中國在伺服係統方麵就完全處於(yu) 劣勢,市場幾乎被以安川為(wei) 代表的日係、西門子為(wei) 代表的德係所壟斷,國產(chan) 率僅(jin) 占10%,國內(nei) 生產(chan) 企業(ye) 包括埃斯頓、廣州數控等。
伺服係統是工業(ye) 機器人主要的動力來源,由伺服電機、伺服驅動器和編碼器三部分組成。光伺服係統成本便占到工業(ye) 機器人本體(ti) 成本的23%。夥(huo) 伴產(chan) 業(ye) 研究院的研報指出,國產(chan) 伺服與(yu) 國外品牌的差距主要體(ti) 現在大功率產(chan) 品缺乏、小型化產(chan) 品不夠精致、高精度編碼器缺乏等方麵。2018年1月,中國發布《“中國製造2025”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(shu) -技術路線圖(2017)》,提出到2020年,擁有自主知識產(chan) 權的國產(chan) 機器人及關(guan) 鍵零部件,將滿足國內(nei) 市場50%的供給能力。
增量市場機會(hui)
國內(nei) 的機器人的產(chan) 品以中下遊為(wei) 主,對於(yu) 位於(yu) 行業(ye) 中遊的機器人本體(ti) 製造商而言,其產(chan) 品隻有最終在下遊得到應用才能獲得銷量和利潤。中國工業(ye) 機器人廣泛應用於(yu) 汽車、電子、金屬加工等行業(ye) ,目前應用規模較大的領域集中在汽車和電子行業(ye) 。在2016年,二者合計占到72%的份額。其中汽車行業(ye) 占了43%的份額。在汽車領域,機器人“四大家族”已占領大部分市場。香港科技大學自動化技術中心主任李澤湘表示:“我一直呼籲不要到汽車行業(ye) 去跟‘四大家族’死磕,因為(wei) 沒有機會(hui) ,應該轉移到有中國特色的產(chan) 業(ye) ,巨頭還沒有涉足的行業(ye) 突破。”事實上,“四大家族”有它們(men) 各自的側(ce) 重。發那科主要依靠控製器切入市場,機器人等業(ye) 務均圍繞其核心的CNC控製係統進行拓展。安川則是以其伺服係統切入市場,這部分收入常年超過了機器人本體(ti) 業(ye) 務。與(yu) 兩(liang) 家日本企業(ye) 形成對比的是ABB和庫卡,二者在上遊核心零部件領域涉及較少,而是將重心放在了下遊的係統集成應用業(ye) 務上。作為(wei) 研發適用於(yu) 小六軸的控製係統起家、既生產(chan) 機器人本體(ti) 又提供智能製造的解決(jue) 方案的中國創業(ye) 企業(ye) ,珞石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 (下稱珞石機器人)選擇避開“四大家族”領先的市場,對準縫製等新興(xing) 增量市場。
“通常一款機器人產(chan) 品能覆蓋的行業(ye) 場景有限,但中國是製造大國,有大量獨有行業(ye) 應用場景,這也給了珞石潛在的機會(hui) 。” 珞石機器人CEO庹華說。科技部高技術中心項目主管劉進長認為(wei) ,隨著中國乃至全球的容量、需求量不斷增加,一方麵中國企業(ye) 正努力使機器人能用、耐用、好用;另一方麵,國產(chan) 機器人的生產(chan) 能力和質量也在提升,可以在新興(xing) 市場拓展中占領份額。朱森第認為(wei) ,國產(chan) 機器人也應該進入到汽車領域。“國產(chan) 機器人基本都在勞動強度大、環境惡劣的場景應用,我們(men) 應該從(cong) 一些重體(ti) 力勞動緩解進入汽車領域。”他說。
在朱森第給出進入汽車行業(ye) 的路徑。在他看來,如果不能直接進入國內(nei) 汽車行業(ye) ,可以出口返內(nei) 銷,先去國外拿訂單,在進入國內(nei) 市場。但這個(ge) 步驟的前提是需提高機器人的可靠性,確保生產(chan) 線的正常運行。
培育龍頭和小巨人企業(ye)
“中國機器人需要龍頭企業(ye) ”,在被問及中國機器人行業(ye) 仍需解決(jue) 的問題時,儲(chu) 建華脫口而出。在他看來,機器人行業(ye) 不僅(jin) 是技術密集型產(chan) 業(ye) ,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;與(yu) 此同時,機器人行業(ye) 也具有規模經濟效應,龍頭企業(ye) 的競爭(zheng) 力一定程度上決(jue) 定了機器人產(chan) 業(ye) 競爭(zheng) 力的。“在零部件采購等環節上,龍頭企業(ye) 的議價(jia) 能力可以主推機器人成本的下降”,劉進長說,“有了龍頭企業(ye) ,中國才可以和國際巨頭正麵較量。”隸屬中國科學院的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(300023.SZ,下稱新鬆)是一家以自主核心技術、核心零部件、核心產(chan) 品及行業(ye) 係統解決(jue) 方案為(wei) 一體(ti) 的全產(chan) 業(ye) 鏈機器人企業(ye) ,也是中國機器人產(chan) 業(ye) 前10名的核心牽頭企業(ye) 。杭州新鬆機器人研究院院長陳立對界麵新聞表示,工業(ye) 機器人是構造智能製造係統的最重要的裝備,沒有工業(ye) 機器人,無法構造智能化製造係統。行業(ye) 龍頭企業(ye) 則是機器人、人工智能以及智能製造的核心力量。據陳立介紹,新鬆目前既關(guan) 注機器人本體(ti) 的研發和製造,同時也在關(guan) 注機器人離線仿真軟件的研發,“這是現階段如西門子等國外巨頭正在做的事情,也是國內(nei) 期待突破的領域,不是所以國產(chan) 機器人公司都有仿真軟件。”屈賢明還指出,中國應吸取芯片發展滯後、受製於(yu) 人的教訓,將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。他的建議是培養(yang) 一大批“專(zhuan) 業(ye) 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”的小巨人企業(ye) ,為(wei) 機器人整機廠提供配套,並最終向“世界隱形冠軍(jun) ”邁進。